-->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Dyson V6 無線吸塵機的工具的用後感

自購入Dyson V6 Total Clean連其他吸頭之後就後悔自己當日買得太多吸頭了,除了要找個位置擺放主機之外還要找個膠盒將大大少少的吸頭放在一起,但問題來了假若我將用過的吸頭與乾淨的吸頭也一同放在膠盒內,感覺不太好吧!但我也沒可能每次也將用過的吸頭先清洗乾淨再曬乾才放回去,那不是Dyson廣告強調方便的賣點(也是我中意這款的其中一點)。最後我的做法是當用完之後將吸頭用毛刷(用它的組合吸頭)掃除表面上的塵埃之後再放入膠袋單獨包裝處理,之後才放入膠盒內,感覺上好好多了。但到現在我還未找到一個方便我提取、又可以掛起又有電座在附近的地方,所以主機、吸頭及長鐵管還是分開三個地方擺放。

後來發現有位朋友原來兩年前已經買了Dyson無線吸塵機,他將那部主機用掛座掛在櫃的外邊(板),雖然它的型號只包括三個吸頭,但由於他只用一個吸頭專用來吸地面所以對於他來說已經夠用了。所以我在想假如當日我更加了解各吸頭的利弊的話,可能我只會另購一個床墊吸頭,而不會再另購其它的了,所以今次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用後感,等大家加深了解後才再購買。

以下主要講我的用後感,所以工具的基本資料我這裡就不再重複了,但你還可以去我上一編《Dyson V6 無線吸塵機在 Amazon.de 訂購的分享編》看看。

Dyson V6 Total Clean 已包括的工具:
掛座
Convenient Docking Station
dysonv6_dock
掛座我還沒安裝,不過上網看過網友介紹可用3M膠貼代替鑽牆來安裝。由於主機有一定重量,所以安裝高度要留意一點,最好是組合(主機+長鐵管+吸頭)後再將它擺放在地上才量度高度,不要將它菱空掛起。
碳纖維尼龍刷毛電動吸頭
Direct-Drive Cleaner Head
dysonv6_directdrive
從沒拿來用過,因為它專用在地毯上。
組合吸頭及縫隙吸頭
Combination Tool & Rigid Crevice Tool
dysonv6_combine
組合吸頭(左圖):這款用途比較多,例如根據使用說明書中講解,當分析開存塵的容器後(倒垃圾後),可以用它來清潔一下周圍的灰塵。但我覺得存塵的容器內(紅色那個與手把位置之間)的位置比較狹窄用它還是清潔不到,所以用了另一個比較細的掃(另購)來代替。平日就會(不用加長)直接用來吸桌面、電視面、Keyboard、櫃邊或窗邊等。

縫隙吸頭(右圖):這款當然是用在縫隙位置,但我覺得它管子還是比較闊,另外也不夠長,所以好多窄的地方(如果不移開)也不能進入。可能這樣Dyson另出了兩款加強版彈性縫隙吸頭(Flexi Crevice Tool)及彈性縫隙深層工具(Reach Under Tool)。

以下是我用縫隙吸頭吸梳化的效果。
dysonv6_rigiddemo2
dysonv6_Rigiddemo
我將縫隙吸頭放入梳化的縫隙後吸出來的垃圾(有一粒紅爪子呢),另外白色的毛我估計是梳化內棉花,我想應該不會有那麼多狗毛藏在梳化的縫隙之間吧!
軟絨毛滾筒吸頭
Soft Roller Cleaner Head
dysonv6_softroller
這款是用在硬地板上,物料是用了軟尼龍可以接收粗塵土(如狗餅)和細小的灰塵,另外理論上如果地板上有少量水漬的話尼龍物料也可以吸收下。雖然這款適合我用,但我暫時還未試用過。原因一:我怕每次也要清洗再等待完全曬乾,太麻煩了。原因二:基本上每天掃地後的垃圾九成也是狗毛,如果用這款吸頭我怕在清洗時還要用上剪刀才可以完全處理滾輪上的狗毛,所以我當時已另購一款叫無纏結渦輪吸頭(Tangle-free Turbine)來代替。

如果清洗此吸頭?
迷你電動吸頭
Mini Motorised Tool
dysonv6_minimotor
根據官方介紹這款是適合去除寵物毛髮和深層次的污垢,也可吸梳化或床。對比上面那款軟絨毛滾筒吸頭,我會用這款迷你電動吸頭來吸非地板的地方,這樣分配得宜,也比較衛生。但吸床工具我還是另購一款專用來吸床的床墊吸頭(Mattress Tool),所以這款我其實已經很少用。

dysonv6_minimdemo2
我是用公司地址收貨,所以當日我就用了這個吸頭試吸我工作位置大約20格的地毯,結果太嚇人了吧!可能滾輪內有數個小掃子,所以它能刷出地毯上的毛(灰塵)。所以會不會多吸幾次那張地毯會愈來愈簿?

dysonv6_minimdemo
這款吸頭也可能會殘留毛髮在內,不過也不難清潔。

以上的工具當你購買Dyson V6 Total Clean時盒內已經包括了,但我有兩款(大吸頭)到現在還未用過,另迷你電動吸頭試用完之後也很少拿來用,現在我覺得實在太浪費了,當初應該先等待收完這套Dyson V6 Total Clean之後,試用過所有用具之後才決定應否另購其它。


其它:
插頭
23powercord
德國版是用兩腳插頭,所以如果你的電座或拖板沒有提供兩腳的插頭位,那可以自行購買這款轉頭。
過敏套裝
(床墊吸頭,軟質毛刷吸頭及彈性縫隙吸頭)
Allergy Kit
(Mattress Tool, Soft Dusting Brush & Flexi Crevice Tool
dysonv6_AllergyKit
這個套裝我當時最想用只有兩個吸頭(床墊吸頭及彈性縫隙吸頭),如果單件購買兩件的話經計算後價錢比起買一套三件來得貴,所以就直接購買這款套裝。

床墊吸頭
dysonv6_Mattresstool
這款我是最常用的,也是我購買這款手提吸塵機的原因。之前上網看見有好多人會用迷你電動吸頭(Mini Motorised Tool)來吸床墊,效果也很好。但上面也介紹過迷你電動吸頭內有一些小毛刷會刷起床墊表面,用多了會否起毛頭呢?另外床墊吸頭的設計比較窄所以吸力應該比迷你電動吸頭還要大及集中,好像當我吸枕頭時吸力已經穿過了枕頭底位,似乎吸力真的非常強。雖然我推薦床墊吸頭但如果不介意以上兩點的話我還是覺得可先用迷你電動吸頭代替。

以下兩張相片是用了床墊吸頭吸一張從沒吸過的雙人床墊之後的(前面及後面)效果。
dysonv6_mattdemo
dysonv6_mattdemo

對比之前吸公司地毯那一張相片的(黑的灰塵)效果,這次的吸出來的灰塵是白色的,但不要小看這些白色粉末狀,它正正就是大家說的塵蟎、塵蟎的糞便、皮屑或纖維等會引發過敏反應,例如哮喘病、鼻敏感或皮膚炎等病症。我睡覺的時候有時會好像吸入甚麼的東西而導致我突然打好幾個噴嚏或者喉嚨很痕,所以我以前睡前會拍打枕頭幾下才睡之後才訓,現在會定期吸枕頭及床墊,最近已少有發生類似的事。


軟質毛刷吸頭
dysonv6_softbustbrush
這款完全不適合我這款手提吸塵機,除非另購一條軟的膠管接駁。看相片介紹也知道它主要的用途是用在電視機面或Keyboard,但當我直接接駁上這款吸頭之後發現很大問題。問題一:主機的吸塵容器有一定的高度,如果不加膠管接駁完全做不到相片中這種吸塵方法。問題二:吸頭太寬感覺連吸Keyboard的塵埃也不夠乾淨,所以我試用後也沒有再拿出來了。當然我還是要清潔電視機面或Keyboard,而這功夫我用了組合吸頭(Combination Tool)來代替。

以下是將主機與Keyboard放在桌面上都樣子。
dysonv6_homekitdemo

最後要這樣才可以吸到。試想著如果你要吸電視的話是沒有可能,除非你另購一條軟的膠管接駁。
dysonv6_homekitdemo2

轉用組合吸頭之後方便了很多。
dysonv6_homekitdemo3


彈性縫隙吸頭 (類似縫隙吸頭的進階版。可延長、彎曲及有刷頭)
dysonv6_AllergyKit
這款是加長版的縫隙吸頭,我當時覺得應該好多時會用得上,但試用之後也是有同樣的問題就是太寬。雖然加長那部份膠管是窄了,但它的吸頭位置就寬了很多,還是要推開物件後才可以進入。另外它刷頭設計非常密集,很多時有大量塵阻塞在吸入口位置,我要用手來拿走後才可以再吸,所以最後也少用了。可能這款吸頭比較適合用在車廂內,但如果你還想用類似的吸頭的話,你可以考慮彈性縫隙深層工具(Reach Under Tool),不過不知道現在德國Amazon是否已經可以買。

以下是彈性縫隙吸頭與縫隙吸頭的相,會清楚看見彈性縫隙吸頭(Flexi Crevice Tool)的寬度比起縫隙吸頭(Rigid Crevice Tool)的寬度寬了差不多一半,所以買之前想一想是否合適。
dysonv6_flexicdemo

家庭清潔套裝
(軟質毛刷吸頭,多角度刷頭及硬毛刷頭)
Home Kit
(Soft Dusting Brush, Up Top Tool & Stubborn Dirt Brush)
dysonv6_homekit
這個套裝當時我只想要多角度刷頭而已,但又是價錢問題單一個買比起套裝還貴,另外用過之後感覺整套工具是多餘的。

軟質毛刷吸頭
dysonv6_softbustbrush
完全用不上,理由同上。

多角度刷頭
dysonv6_multiangle
當時我想好像相片中介紹那樣來清潔櫃頂,但用後發現只可以清潔櫃的邊緣位而已,另外我家中沒有吊燈所以變相用途只有一個。因為家中樓頂不高,只要加椅子就可以吸高的位置,那麼我可以直接用組合吸頭(Combination Tool)來代替。

dysonv6_multiangle
轉了好幾個角度終於可以放這個吸頭在櫃頂上,但當然我還要站在椅子上才可。這張相是吸塵之後才影,未吸之前其實櫃頂上已積存了好幾年的塵埃,我當時用了好幾款吸頭來吸塵,雖然大部份的塵埃是吸走了但櫃面還是烏烏黑黑的,直至當我轉好角度成功地放置這個吸頭後,它的毛刷幫我掃除烏烏黑黑的表面,經刷掉之後現在乾淨很多了。如果有留意你會發現經轉好的角度後,櫃頂與樓頂是需要一定空間才可以放進去,另外吸櫃頂我想應該半年或一年吸一次,用的次數實在太少,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空間或不常用的話這款還是不買也吧。

硬毛刷頭 (對付頑固的污垢)
dysonv6_stubborndirt
完全未用過。未購買之前看這個刷頭總覺得無需要,因為對付頑固污垢的話理應用水去清洗才對,不用水的話我真不知道需要多長的時間去刷掉污垢,太無謂!由於這款吸塵機不可以吸水,如果吸入水之後會導致隔塵網發臭,所以假設我放水在污垢上再用這款吸頭去刷的話,我相信之後還要清洗隔塵網,真的自找麻煩!

無纏結渦輪吸頭
Tangle-free Turbine
dysonv6_tanglefree
無纏結渦輪吸頭 (不會將毛髮殘留在吸頭內)
dysonv6_tanglefree2
我未購買之前看網友介紹這款推介的吸頭,它的賣點是不會殘留毛髮在內,所以當時我也有購買這款,現在我是用來吸地板代替了軟絨毛滾筒吸頭(Soft Roller Cleaner Head)。

dysonv6_tangledemo2
吸完之後的垃圾。

dysonv6_tangledemo
雖然不留毛髮但木條被卡住在吸入口位置,另會發現有白色的毛毛在小毛刷內其實這是一張地毯的毛而已。

dysonv6_tangledemo2
這張相兩個月之後影的,吸頭已用超過十多次了,膠的表面已經出現了很多花痕,可能因為這吸頭(接觸地面的那一面)沒有加上少滾筒來減少與地面的摩擦,所以當地面上有小沙石的時候,除了會弄花吸頭表面外,也可能會導致地板出現花痕,所以如果家中有時會出現沙石的話,理應考慮一下這款吸頭是否適合,由於我的瓷磚地板已很舊所以也不怕它會弄花,所以還會繼續用。如果想保護地板的話,似乎用跟機的軟絨毛滾筒吸頭(Soft Roller Cleaner Head)會比較好。當日天氣比較潮濕,可能這樣我家的瓷磚地板上有一些水份導致狗毛蜷在一起而阻塞在吸入口位置,要先用手除掉這毛蜷後才可以再吸。

整體來說這個吸頭真是以吸毛髮或紙條來設計,而也要在乾爽的環境下才可表現卓越,相反好像我以上的例子(小木條、沙石或潮濕地面)吸入的效果顯然不太好。


彈性縫隙深層工具
Reach Under Tool
dysonv6_reachundertool
dysonv6_reachundertool3

這個工具我很想買不過在德國Amazon找不到,反而在美國Amazon找到,但由於沒有退稅及運輸費還貴過件工具,所以最後都沒有訂。

彈性縫隙深層工具 (是彈性縫隙吸頭的進階版,保留之前的功能(可延長、彎曲及配備一個獨立刷頭)之外,新增了一個扁平的吸頭來方便進入狹小的空間,它的側面加設數個小孔以及V型的尼龍刷頭設計更可引導灰塵進入吸道。

註:刷頭及扁平吸頭不可以同時間一齊用。
dysonv6_reachundertool2

這款我到現在也沒有購買到,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吸頭。扁平吸頭的設計應該比彈性縫隙吸頭(Flexi Crevice Tool)那款更加容易進入縫隙之中,但不太肯定接頭(扁平吸頭+管)那部份是否改良了寬度,如果不是那我之前說的問題依然存在。另側面加設數個小孔的設計可以幫助清潔側邊的牆身,雖然彈性縫隙吸頭前部份也可加一個刷頭,但我試用過之後它只可以刷前方的牆而不能刷側邊的牆身,所以側面刷頭是非常實用的。雖然如此,始終要用過實物才可以定奪是否真的值得購買,如果有網友用過的話可講我知你的用後感嗎?



以上的工具我已經介紹完畢,整體來說我覺得先買一部主機回家,用過已包括的工具之後才考慮是否再另購其它的吸頭,有些好像多角度刷頭(Up Top Tool)一年只用1-2次的話,真的可以不購買,無謂又花錢又要浪費擺放空間。如果你像我一樣是想吸床舖的話,我建議你單獨購買一個床墊吸頭(Mattress Tool)吧!雖然價錢比一套三件的過敏套裝(Allergy Kit)只是平了一半,但上面提到另外兩件工具真的不中用,同樣不要浪費吧!我反而覺得你可將省出來的錢去購買彈性縫隙深層工具(Reach Under Tool),不過彈性縫隙深層工具可能是新產品,價錢比一套過敏套裝還貴一些。